參觀人類遺傳資源庫 體會資源保存重要性

發布時間:2024-07-09 發布者:生科院 浏覽次數:

(通訊員胡蓓蕾籽)“血液、唾液、淚液、糞便和組織一樣,都可以成為人類遺傳資源的保存樣本。”7月8日,永利“生生不息,‘職’引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進行參觀。永利黨委副書記兼行政副院長孟佳、院黨委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昌森棟、副教授周翔以及全體實踐團成員參加本次活動。

“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既是保藏中心,也是信息中心與創新中心。保藏中心緻力于人類遺傳資源材料的标準化保‘存’,具備1500萬管樣本保藏能力......”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解說員為實踐團成員們詳細介紹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解說員表示,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有“1+N”的建設模式,即1個總庫,多個分庫,打造了基于樣本保藏利用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

講解員以視頻展示與實物展品相結合的方法,向成員們全方面地介紹了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擁有的當前全球單體最大、雙溫區配置的自動化超低溫存儲系統。該系統包含自動化液氮罐、氣相液氮罐以及超低溫冰箱三個部分,具備多溫區存儲環境,可滿足1500萬管樣本的保藏能力。實踐團成員陳非凡感歎道:“當看到這樣一個‘重量級’的保藏設備時,心裡真的非常驚歎,也充滿了對國家科技發展迅速的自豪感!”

孟佳總結道:“看到你們對生物科技展現出的濃厚興趣與好奇心,我深感欣慰。生物科技作為當今時代的前沿領域,其發展速度之快、影響之深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希望大家能夠繼續保持對生物科技的關注與熱愛,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為未來的科技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一條:探訪禁毒基地 堅定拒毒決心 下一條:探索重組蛋白技術 共繪生物科技未來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