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輝)7月5日下午,生科院特邀清華大學醫學院程功教授于教十樓100207會議室進行學術報告,本次報告主題為“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f mosquito-borne viruses”。生科院廖興華副院長、周俊副院長、顧潮江教授、周經姣教授、周翔副教授、徐承晨老師、鄭鵬老師等教師出席報告會,博士生、碩士生以及本科生代表參加了本次報告會。
在學術報告會上,程功從研究團隊在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衆多研究成果開始講述,介紹了蚊蟲感染并攜帶病毒的機制、蚊媒病毒在“宿主-蚊蟲”之間高效傳播循環、蚊蟲尋找并定位宿主等一系列的研究進展,并重點分享了團隊在“宿主皮膚微生物與蚊媒病毒傳播”的最新工作進展。
“通過新穎的模型和行為學實驗設計,我們團隊發現白蚊/伊蚊可通過追蹤揮發性苯乙酮分子來尋找和叮咬感染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的小鼠促進病毒的高效傳播。”程功分享他們團隊最新研究的思路,“結合組學等技術,我們團隊進一步發現,正常宿主皮膚角質細胞和皮脂腺細胞中的RELMα表達可高效抑制宿主皮膚表面分泌苯乙酮的芽孢杆菌的增殖。當蚊媒病毒感染後,RELMα表達顯著下調,宿主皮膚芽孢杆菌增殖釋放苯乙酮,吸引白蚊/伊蚊叮咬、促進病毒高效傳播的新機制。”
在報告會最後,程功與在場師生就報告内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讨和交流。程功利用自身實踐經驗以及相關文獻解答了參會師生在本次報告會遇到的難點問題以及自身在實驗中所遇到的困惑。本次精彩的學術報告讓參會師生受益匪淺,不僅了解到蚊媒病毒通過調節宿主皮膚微生物群落來促進病毒傳播的新機制及其研究進展,還激發了學生的科研熱情,為進一步營造校園科研氛圍,推動校園學科建設夯實根基。
報告人簡介:
程功,清華大學教授、博導,擔任清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其緻力于病毒感染傳播機制與抗病毒免疫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Cell》、《Nature Metabolism》、《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PNAS》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榮獲“茅以升青年科技獎”、“談家桢生命科學創新獎”、“中源協和生命醫學創新突破獎”、“樹蘭醫學青年獎”等多項重要獎項。其團隊首次提出針對蚊媒病毒傳染病的新型傳播阻斷策略,代表着我國在這一生命科學熱點領域的重要突破,為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學基礎,為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