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川副教授、張同存教授課題組聯合武大中南醫院揭示T-ALL白血病耐藥機制

發布時間:2023-10-18 發布者: 浏覽次數:

武科大網訊 10月18日,我校6774澳门永利祝海川、張同存課題組聯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科周芙玲教授課題組合作在Cell綜合性子刊iScience上發表題為“JUN mediates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by stabilizing HIF1A i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的研究性論文。

地塞米松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抗炎藥物,其耐藥是T-ALL複發主要原因之一。此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對地塞米松耐藥和敏感的T-ALL病人數據分析發現轉錄因子JUN在地塞米松耐藥T-ALL患者樣本中表達上調,且與患者預後呈負相關。通過構建T-ALL地塞米松耐藥細胞系并對其進行RNA-seq和ATAC-seq測序證明JUN的表達受JNK信号通路的調控。 靶向JNK信号通路可以有效的逆轉耐藥。随後利用藥物高通量篩選進一步分析發現,JUN高表達導緻的耐藥是通過與轉錄因子HIF1A結合并抑制其與常氧狀态下的降解來實現。HIF1A抑制劑與地塞米松協同作用,增強地塞米松耐藥細胞(人T-ALL細胞)體外和體内的細胞死亡,這一結論在T-ALL細胞系和臨床樣本中得到驗證。

總的來說,該研究揭示了JUN與HIF1A相互作用在T-ALL地塞米松耐藥發展中的作用,進而提出了一種潛在的地塞米松耐藥T-ALL治療的新策略—靶向JNK-JUN-HIF1A軸藥物與地塞米松聯用,提高T-ALL的治療效果。

我校為本研究的第一完成單位,我校6774澳门永利祝海川副教授和張同存教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科主任周士芙玲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我校6774澳门永利碩士研究生張智婕和博士研究生史江舟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張子健、碩士研究生吳琦放、趙院等參與了該研究的工作。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面上項目的資助,并依托我校分析測試中心,得到了操媛和鄒飄等老師技術上的支持。

祝海川副教授2019年入職以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分别在Cell Metabolism(2023), Nature communication(2021), Journal of Hemato&Oncology (2021),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23), iScience(2023), Scientific Report(2022), Vaccines(2023a, 2023b)等雜志發表11篇研究成果。

原文鍊接:https://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3)02319-2


上一條:祝海川副教授聯合北醫三院林堅研究員等揭示T-ALL“老藥新用”治療新策略 下一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宋萬通、成一龍來校講學

關閉

Baidu
sogou